单霁翔 编辑

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单霁翔单霁翔

单霁翔,男,汉族,1954年7月出生于辽宁沈阳,籍贯江苏江宁 ,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 、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党组书记,故宫博物院原院长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北京东城文化展研究院院长 ,故宫学院院长 。

1979年,单霁翔在日本劳动省职业训练大学就读 ,回国后任职于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1990年至1992年,任职于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1992年1月至1994年5月,任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 。1994年5月至1997年8月,任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 。1997年8月至2000年1月,任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书记 。2001年1月至2002年8月,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2002年8月,任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3年,在清华大学师从良镛攻读博士学位 。2012年1月,任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党委书记 。2018年3月,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 。2019年4月,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职务 ;5月,任故宫学院院长 。2021年2月,任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

单霁翔是著作等身的知名学者,他守护着故宫,守护着文物,守护着中国千年文化底蕴,他是“故宫看门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望者” 。2016年,获得“中华文化人物”奖 。2019年,获得“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单霁翔

外文名:Shan Jixia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沈阳

出生日期:1954年7月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代表作品:《人居北京:唤醒工业遗产》、《故宫的声音》、《我是故宫“看门人”》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籍贯:江苏江宁

人物经历

编辑

早年经历

1954年7月 ,单霁翔出生于辽宁沈阳,3个月大时随工作调动的父母来到北京,辗转居住于北京不同的四合院。从小到大,经常在长城、故宫、周口店、颐和园、天坛等地参观文化古迹,热爱文化遗产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 。

教育经历

1968年1月至1969年10月,单霁翔就读于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后随父母去湖北沙洋财政部“五七干校”劳动。1970年底,独自回北京参加初中毕业分配,成为一名学徒工人,寄居在姐姐家,一家十几口住在一起,感受到四合院氛围中宝贵的家庭亲情。1972年,单霁翔母亲从“五七干校”回京,全家搬到单位分配的位于美术馆后街的房子 。

1978年,当了8年工人的单霁翔有了读大学的机会,他以北京市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教育部选派100名学生赴日本留学的机会,之后在吉林师范大学(现东北师范大学)读语言预科。一年后,在日本劳动省职业训练大学建筑学专业就读,接触建筑学和城市规划 。学成回国后单霁翔任职于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1985年6月,单霁翔加入中国共产党 。

工作经历

地方任职

1990年至1992年,单霁翔任职于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期间主持了国子监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试点,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和研究成果,在国内这一领域研究方面产生了影响 。

1992年1月至1994年5月,单霁翔任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 。1994年5月至1997年8月,任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 ,在任期间,北京市文物局相继开展了圆明园遗址内住户和单位搬迁、明北京城墙遗址环境整治等保护整治规划等 。1997年8月至2000年1月,任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书记 。

2001年1月至2002年8月,单霁翔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在任期间,推动北京旧城保护各项规划的实施 。

部委任职

2002年8月,单霁翔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在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期间,致力于城市化进程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003年,在清华大学师从吴良镛攻读博士学位 。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单霁翔30多次带队前往灾区,领导和指挥灾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

执掌故宫

2012年1月,单霁翔任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党委书记 。并着手开始故宫环境大整治,首先清理了故宫未开放空间里散落堆积了几十年的文物,并一一清理修复;把曾经因为开放展陈需要卸下的门窗修复好,专门放到古建筑馆陈列;把将近200间房子里堆着的樟木箱、紫檀箱等文物修复后,建立仓储库房保管。对散落在房间炕上的被子、褥子、毯子等古人用过的东西进行除菌、织补,建立织绣库房单独保管。至2016年10月,三年中,故宫9371个房间全部被清理出来,达到扩大开放的标准;1200栋故宫古建筑杂草全部清除;内金水河上的上百条管道整改后全部埋到地下。并开始去故宫商业化,太和门、乾清门等卖东西的区域全部拆除,故宫博物院中轴线上,没有任何一处商业建筑。另外,单霁翔要求把故宫收藏的上万件不同时期的雕塑进行修复,把慈宁宫改造为雕塑馆进行陈列。至2014年故宫开放面积首次突破50%,达到52%。至2016年达到76% 。

2013年2月,不再兼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 。2018年3月,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故宫博物院院长 。

正式退休

2019年4月,单霁翔从故宫博物院院长职位退休 ;5月,任故宫学院院长 。2021年2月,任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

2024年11月,单霁翔入选首届北京大视听“京琅琊”人才名单 。

主要成就

编辑

单霁翔积极推动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例如长城保护工程、故宫整体维修保护工程等,推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推动建立全国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推动工业遗产、乡土建筑、20世纪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等文化遗产保护新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

单霁翔在故宫博物院进行改革,制定保护规划、开展平安故宫工程,增加参观标识、增加观众座椅、增设母婴室,拆除临时建筑、清除屋顶杂草,预约售票、数字化升级、点亮紫禁城,建立故宫研究院、建立故宫学院、建立故宫文物医院,故宫“打破宫墙”,开放面积从不足50%增加到80%以上,人们足不出户也能通过手机或电脑打开故宫数字博物馆,欣赏到故宫的珍贵文物和紫禁城古建筑 。

个人作品

编辑

学术论文

截至2023年6月,单霁翔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

刊发时间

文章名称

刊物名称

2022年

这辈子,我做的是一件事

《南方人物周刊》

2021年

文化遗产保护要讲好故事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

“特事特办”的故宫“百年大修”

《现代阅读》

2020年

我的四合院情结

《中外书摘》

2020年

把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北京纪事》

2016年

建筑应反映现代精神面貌

《中州建设》

2014年

数字化——在文化遗产与公众间架设跨时空桥梁

《世界遗产》

2013年

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

《中州建设》

2011年

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发展

《四川文物》

2008年

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发展辩证思考

《国际博物馆(中文版)》

2007年

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

《记者观察》

2007年

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发展路径辨析

《文艺研究》

2000年

继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 促进北京现代化发展

《北京规划建设》

1998年

从国子监街的整治谈历史地段的保护

《北京规划建设》

出版图书

国匠·吴良镛

作者名称 单霁翔

作品时间2023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栋梁·梁思成

作者名称 单霁翔

作品时间2023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人居香港:活化历史建筑

作者名称 单霁翔

作品时间2022-6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人居北京:唤醒工业遗产

作者名称 单霁翔

作品时间2022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故宫的声音

作者名称 单霁翔

作品时间2022

万里走单骑:老单日记

作者名称 单霁翔

作品时间202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文物风华

作者名称 单霁翔

作品时间2020-12

故宫出版社

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故人匠心

作者名称 单霁翔

作品时间2020-12

故宫出版社

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宫殿漫步

作者名称 单霁翔

作品时间2020-12

故宫出版社

我是故宫“看门人”

作者名称 单霁翔

作品时间2020

大运河漂来紫禁城

作者名称 单霁翔

作品时间2020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 

作者名称 单霁翔

作品时间2019

平安故宫 丙申集

作者名称 单霁翔

作品时间2017-12

故宫出版社

甲午集

作者名称 单霁翔

作品时间2015-9

故宫出版社

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

作者名称 单霁翔

作品时间2015-5

故宫藏影-西洋镜里的皇家建筑

作者名称 单霁翔

作品时间2014-8

故宫出版社

癸巳集

作者名称 单霁翔

作品时间2014-5

故宫出版社

平安故宫·思行文丛:壬辰集

作者名称 单霁翔

作品时间2013-4

故宫出版社

查看更多书籍

获奖记录

编辑
荣誉称号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结果
2024微博杰出文化传播贡献人物 获奖
2023微博杰出文化贡献人物 获奖
2019-12“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 获奖
2016-1“2015中华文化人物”奖 获奖
科学类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作品获奖结果
2008清华大学2008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获奖

人物观点

编辑

博物馆界发展机遇

世界经历着复杂的变化,博物馆事业更面临新的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挑战。积极适应新形势,加快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专业化水平,激发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加快博物馆融入社会生活的步伐,是国际博物馆界共同关注和实践的重大命题 。

中国博物馆界始终关注社会发展、跟踪社会热点,从最初的收藏保护发展为开放展示,逐步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建立起更加融入社会的发展理念。中国从数量上逐渐跻身博物馆大国行列,但是从博物馆功能的发挥和博物馆职能的履行上看,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必须吸收国际先进经验,转变发展模式,实现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提升”,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的转变 。

城市、市民、博物馆的联系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作为城市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是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要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公众走进博物馆,获得深刻新鲜的文化体验,共享丰富的文化成果 。

如何让百姓走进博物馆

一方面,博物馆要面向自身,不断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内涵,让文化遗产资源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面向公众,创新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法,让文物故事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人心,走进甚至融入百姓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公众对博物馆也要不断地培养感情。人们进一步了解博物馆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了解博物馆的日常工作,知道博物馆背后的故事,就会更加理解和支持博物馆,也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博物馆之城的建设中来 。

关于长城保护的建议

一是尽快完成长城资源调查。科学调查,全面准确掌握长城现存状况,是落实长城保护法规和管理措施最基础的工作。长城遭受破坏的形式和原因尽管多种多样,但是家底不清,保存状况不明则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二是加大实施长城保护工程的力度。长城历史久远,时代交迭,地域广阔,情况十分复杂。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均须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对长城濒危点段全面进行抢救维修。各级政府均应对沿线长城明确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段,颁布长城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设立专门的长城保护管理机构,落实长城保护员的有效制度;三是加大社会公众长城保护意识。通过宣传使广大民众正确认识开展长城保护的重要意义。只有每个人认识到长城保护的伟大意义,参与到长城保护的实际行动中来,长城文化遗产才是最安全的 。

建筑领域存在的弊端

单霁翔批评当前建筑领域存在的一些弊端:建筑不是时装,建筑设计要回归历史责任、回归文化特征、回归科学精神、回归社会期待 。

单霁翔指出,不少城市在打造所谓标志性建筑,在建筑形式上盲目追求“奇、特、怪、洋”,建筑设计方案招投标中有外国设计公司参与才有水准。一些建筑设计人员,带着已经中标,甚至已经开工建设的设计方案,到并不熟悉的城市,拿着改头换面的设计方案参与投标,竟屡屡得逞 。

单霁翔认为,正是由于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机制和评审机制的“千篇一律”,加重了中国城市文化面貌的“千城一面”。单霁翔表示,用建筑表现文化一直是社会的共识。任何一个国家或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建筑文化特色,这种特色和认同都在第一时间体现于城市文化建筑 。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2024年7月

包头市首席文化顾问

2023年10月

北华大学客座教授

2023年10月

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遗产研究院名誉院长

2022年1月

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2022年

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2022年

长沙文化旅游形象大使

2021年5月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名誉院长

2021年3月

武当博物馆名誉馆长

2020年12月

南京艺术学院国际博物馆学院名誉院长

2020年11月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客座教授

2020年10月

清华大学文创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1年10月

四川大学客座教授

2019年11月

河南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顾问

2019年4月

北京林业大学名誉教授

2019年4月

“宁波文博会”顾问、“创意宁波2020”建设计划顾问

2019年4月

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

2019年

正定县博物馆名誉馆长

2018年12月

中国文物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

2017年1月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

2016年12月

东南大学兼职教授

2015年10月

郑振铎纪念馆名誉馆长

2014年4月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会长

2013年7月

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2013年6月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201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3年3月

山东省博物馆名誉馆长

2012年6月

中国文物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

2010年至2013年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2009年11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兼职教授

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委员

-

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顾问

-

清华校友总会文创专业委员会顾问

下一篇 林丹

上一篇 水庆霞